第248章 发展产生的问题只能靠发展解决_盛唐挽歌
笔啦小说网 > 盛唐挽歌 > 第248章 发展产生的问题只能靠发展解决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48章 发展产生的问题只能靠发展解决

  盛唐挽歌国虽大,好战必亡第248章发展产生的问题只能靠发展解决方重勇来到兰州后,就决定暂时不走了。趁着天威军整编的机会,他从这些陇右精锐里面大量选拔猛士,得三百多人,无一不是以一当十之辈。

  方重勇将这三百人分为三队,分别由何昌期、管崇嗣、王难得三人管理,剩下的作为亲兵跟随左右。

  一连数日都岿然不动,压根就没有动身离开兰州的意思。

  这下连王忠嗣都看不下去了!

  方重勇不走,他这个新任陇右节度使都不好意思带兵返回鄯州。

  于是王忠嗣亲自来问询,方重勇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奔赴凉州赴任。

  毕竟,河西的乱摊子早点解决,对所有人都有好处。

  而方重勇的回答则很干脆:请人善后,那就要有请人的姿态!现在老子才是大爷,凉州那帮土王八都是孙子!

  当初自己在河西沙州四年,有没有多拿这些狗崽子们一毛钱?

  现在出乱子就想到他方衙内了,早干嘛去了!

  方重勇已经计划好了:这次如果凉州那边不派人过来请他,那他就写信给基哥,让朝廷重新划分节度使防区,将河西节度使的驻地搬到兰州来!以后就在兰州办公!

  看凉州那群龟孙子们派不派人来请他这尊大神!

  对于方重勇的强硬姿态,王忠嗣也是感觉无奈,又不知道要怎么劝,可他却必须要奔赴鄯州上任,不能再耽搁了。

  于是王忠嗣只得带着军官团和一千河东军精锐离开了兰州,留下李光弼统帅天威军在兰州练兵,并补齐一万兵员,同时让哥舒翰当了副军使。

  这让哥舒翰十分不爽,却又万般无奈。

  如果没有傲人的战绩,如果中枢朝廷和天子,没有看到某个将军有什么过人的本事,那么往上爬就只得靠人际关系。

  李光弼具体有什么本事,哥舒翰虽然不知道,但他却知道对方是王忠嗣的铁杆亲信,形同义子。

  有这点就够了。

  只要王忠嗣当一天的陇右节度使,那李光弼在军中的仕途就不会有任何麻烦。

  果不其然,方重勇还坐得住,河西那边的人却已然坐不住了!

  十天之后,一位“不速之客”来到兰州,登门拜访方重勇。并呈上了武威城内一处高门大宅的房契,以及城外靠近马城河数百顷良田的地契。

  感觉得到了充分“尊重”的方重勇,这才开门迎客,将来访者引入府衙书房密谈大事。

  ……

  “末将安重璋,赤水军副军使,参见方节帅……”

  这位年近四旬的中年汉子还要再介绍,却见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:“你是安氏的公子嘛,不必多说了,坐。”

  方重勇指了指桌案旁的软垫说道。

  在凉州,安氏乃是本地大户,在朝中也有势力。安氏一族在凉州虽然不算是一手遮天,那起码也是令人不敢小觑的存在。

  然而即使是这样,能被方重勇称为“公子”的,则必定不是一般的安氏。

  事实上,面前这位安重璋,则是当初以河西四镇为“礼物”,参与到大唐政治当中的那一支安氏话事人的直系后人。

  具体来说,就是武德年间“十大功臣”之一安兴贵的重孙。

  大唐武德初年,凉州本地豪强出身的安兴贵,利用家族势力参与了消灭凉王李轨的行动,成功上车。

  后被拜为上柱国、右武候大将军、荣国公。家族世代镇守凉州,后来又在凉州大败突厥军队,出任右骁卫大将军、凉国公。

  赤水军当年就是他的嫡系人马。

  而眼前这个安重璋,便是安兴贵的曾孙。

  如果是安氏中其他人来兰州,方重勇都可能会不当回事。

  但安重璋的身份不同,他家与大唐宗室的关系,是从武德年间“祖传”下来的,家里人不少都在长安担任文官了,算是打通了地方豪强通往中枢的“绿色通道”。

  这个面子方重勇不能不给。

  “你们真是太客气了,来看我还带什么礼物啊。”

  方重勇拍了拍桌案上放着的那一叠房契地契,很是热络的说道。

  听到这话,安重璋无言以对,他只能叉手行了一礼,按照父亲安忠敬的嘱咐,一五一十的说道:

  “方节帅,河西商队现在规模已经越来越小,还有各种乱象层出不穷。

  而之前各关隘的免税之策,也推行不下去了。

  西域那边,也就是疏勒镇以西的商队,不知为何也不再来沙州了。

  总之……河西那边需要您快点去主持大局。”

  安重璋说得很含蓄,实际情况比他描述得要乱不少。

  具体说来,就是西域商路一盘散沙,无人统合,又给不出恰当的应对之法。各种势力,包括河西走廊各州刺史及府衙,西域胡商,汉人本地豪强,胡人城旁聚落,大唐边军等等,都是各玩各的没有协调。

  本来东西就越来越少,每个人又都想给自己多捞一点,商路越来越难维系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  “葱岭以西的西域商人,为什么现在都不来了呢?”

  方重勇疑惑问道,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已经压了很长时间了。

  表面上看,西域大胡商搞这种“贸易封锁”,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占据上风。但从实际需求,以及历史经验看,贸易封锁是打的七伤拳,伤人伤己,没法长时间维持。

  丝绸之路的贸易需求量太大,光靠法令与规则来抵挡,那是挡不住的。

  所以目前的情况,除了“庞氏骗局”破产外,一定还有更深层次原因。

  “这个,末将就不知道了,只能等方节帅入主凉州后再想办法打听。”

  安重璋颇有些无奈的说道。

  “本节帅过段时间,也会把家人也搬迁到武威城常住,彻底处理这件事。长期留在凉州。

  相信你们应该没有异议,可以相信本节帅的诚意了吧?”

  方重勇皮笑肉不笑问道。

  听到这话,安重璋大喜,连忙点头拜谢行礼。

  “伱先回去将本节帅的意思告知他人,就说过几日,某便会带兵前往凉州的。

  反正这么长时间都过去了,也不差这一两天,对吧?”

  方重勇慢悠悠的说道。

  “节帅,某父下了死命令,让末将务必跟着方节帅一同返回凉州。

  节帅要是不去凉州,某也不必回去了。”

  安重璋面有难色,冒着得罪方重勇的危险,硬着头皮说道。

  “也罢,我在兰州城内给你安排一个住处,你便暂且在此居住吧。”

  方重勇轻叹一声,知道眼前这块牛皮糖是甩不掉了。安重璋年近四旬还出来低三下四的求人,实在是因为河西商路的情况已经很不乐观了。

  要不然,他也不想来兰州看别人的脸色。

  “那……末将便不打扰方节帅了。”

  安重璋拘谨的行了一礼,随即小心翼翼的退出书房,不敢有任何侥幸心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la9.com。笔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ila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